微生物腐蝕與防治
隨著人們對石油需求量的不斷提高以及常規(guī)石油儲量的下降,相對豐富的低滲透油藏的開發(fā)就顯得十分重要。微生物隨著壓裂液進入地層,不僅導致對地層的堵塞,且微生物誘導的腐蝕(microbiologically influenced corrosion, MIC)是直接影響油氣的安全開采的主要因素。在自然界中,細菌,藍細菌,紅/綠真核藻類,地衣,以及真菌這些自養(yǎng)或異養(yǎng)微生物等新陳代謝過程一定程度上都會導致材料表面特性的變化,進而促進材料失效破壞。而在研究微生物腐蝕中鐵細菌、腐生菌、硫酸鹽還原菌、產(chǎn)甲烷細、磁性細菌、假單胞菌等研究較多,機理復雜,通常都是模擬研究單菌種的腐蝕行為,不能反應自然界中微生物群落間的協(xié)同作用。
金屬材料微生物腐蝕的機理主要包括:陰極去極化理論、陽極固定化理論,腐蝕產(chǎn)物作用機理(有機酸、揮發(fā)性磷化物)、鐵-胞外聚合物絡合催化機理等。最新提出的機理包括Romero 機理、生物催化陰極硫酸鹽還原機理(BCSR)和電微生物腐蝕(EMIC)機理。通過對微生物作用機制研究,提出利用仿生的手段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和附著,以及通過智能型高分子微膠囊負載抗菌劑的復合型抗菌涂層,而在介質(zhì)中通過微生物競爭生長機制,磁場抑制生物膜內(nèi)酶的活性等手段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長,減少代謝產(chǎn)物對基體材料的破壞。
本文版權為荊門鑄鼎新材料有限公司(www.china-njtz.com)所有,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。
2016年2月26日
|